安仁OCT“水西东”林盘文化交流中心
下载

设计单位:上海创盟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Archi-Union Architects

建筑师:袁烽 Philip F. Yuan

地点:四川成都安仁古镇

设计时间:2018年4-20187

竣工时间:2018年10

 

业主:成都安仁华侨城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团队(项目参与人员):

建筑: 韩力、孔祥平、顾华健、陈浩、赵川石、付宇豪

室内:何福孜、王炬、王一非、刘露雯、唐静燕、崔萌萌

结构: 张准、黄涛、王瑞、陈泽赳

机电: 魏大卫、王勇、俞瑛

数字建造:张雯 王徐炜 彭勇 张永 郝言存、徐升阳

预制3D打印:张立名 李策 刘亮亮 张杰 代世龙

施工总承包:四川亿能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数字建造:上海一造建筑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基地面积:66000 m2

建筑面积:2200m2

结构形式:钢木混合结构

摄影:苏圣亮、田方方、杨天周



该项目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林盘区域的中部,西邻桤木河,周边被大面积的田野与竹林环抱。该项目旨在融入原有林盘景观,延续川西传统建筑的材料、空间要素,在建筑结构性能化新思维和数字建造创新营造方法的指引下,探索建筑文化性与建造性的共存,在地性与新技术的结合,将地方的场所精神与未来建筑新观念以及新技术进行融合。

整体空间规划设计试图营造新建筑与林盘共生的空间模式。营造一个感知自然的路径,通过林盘层叠,实现多层次的体验性场景意境。空间布局的三组建筑包括了长廊、主体建筑以及农耕服务辅助建筑。整个长廊架空漂浮在地景之上,将跨越自然生态的交通流线转化成为一种建筑空间形式。主体建筑设计概念源自于中国传统书法用的砚台。同时,屋顶向内庭院一侧通过一条优雅的曲线下探,连接起天空与大地边界的柔、绵之意,使得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元素与当代最前沿的当代非线性审美产生了紧密的联系。另外,农耕辅助用房被设计成为带砖墙的覆土建筑,主要用于支持整个地景农耕劳作轮替的工具存放以及满足休息、餐食等辅助功能。

该项目以数字技术驱动实现了建筑结构性能化,通过几何生形计算、结构性能模拟、迭代与优化过程,寻找具有结构合理性的空间形态设计过程,这种设计方法理性地实现了传统与当代的融合。此外,性能化设计下的建构逻辑呈现“非标准”与“梯度渐变”的族群构件特征,而数据模型对几何信息、结构性能与建造信息的参数化连接保证了建筑设计与建造的一体化完成。

此项目第一次在中国乡村实现了多种数字化建造工艺的复合应用。建筑中野趣与精致共存,正如此地的气质,林盘的生态本底,促进了技术与文化的对话与交融。这也是对地方灵魂的一种延续。

 



BACKTOP

Copyright © 2017 Archi-union 沪ICP备12025747号-3